消息显示展鵬配资,中俄两艘潜艇在日本海和东海完成联合巡逻后已返回基地。这次行动行程超过2000海里,由俄军护卫舰和救援船全程护航,不仅展示了两国海军的技术协同能力,更向亚太地区投下了一颗战略深水炸弹。
仔细看这次巡航的路线选择就很有意思——日本海和东海正是亚太地缘博弈的核心海域。中俄选择在这些敏感水域展示联合存在,明显是在演练对关键海上通道的控制能力。
这可不是简单的秀肌肉,而是实打实的战略协作:既能监控海上交通线,又能保护双方的海洋经济设施,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对第三方干预的威慑力。
今年才过一半,中俄已经搞了11场联合军演,这个频率创下历史记录。从北冰洋到阿拉斯加展鵬配资,从轰炸机联演到潜艇巡航,两军的合作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深化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潜艇部队的协同——这玩意儿可比水面舰艇合作复杂多了,需要高度的技术互信和指挥协调。军事专家说得直白:能让潜艇保持联系,说明中俄战略互信已经上了新台阶。
政治层面的联动更值得玩味。这边联合巡航刚结束,那边莫迪就去天津参加上合峰会,普京现身北京观礼。这一连串外交动作明显是套组合拳:军事协作撑腰,多边平台造势,共同应对西方压力。美国最近突然对印度加征50%关税,明面上是敲打新德里买俄油,深层还是在施压中俄战略协作。但看这架势,压力反而催生了更紧密的合作。
短期来看,周边国家肯定会调整军事部署,日韩美的侦察机估计已经在相关空域忙活了。但关键在于中俄建立了常态化的联合行动模式——这次是2000海里,下次可能就是环日本列岛巡航。这种持续存在的威慑力,才是改变地区安全格局的关键。
中长期看,中俄军事合作正在向三个方向深化:一是演训机制化,从偶尔搞搞变成定期套餐;二是装备技术共享,未来很可能出现联合研发的武器装备;三是指挥体系融合展鵬配资,说不定哪天就能看到联合指挥部。这种深度捆绑不仅影响军事平衡,更会重塑欧亚大陆的安全架构。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