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蓝营的“改选”引起了广泛关注顺策略,因为这次的“改选”与过去不同。尤其在反对罢免大获胜利后,蓝营的基层普遍希望能改变以往的“酱缸文化”,避免再次陷入内部分裂的困境。
这次,六位蓝营人士都参与了竞选,他们都认为蓝营需要进行改革。然而,如何改革,变革的深度和广度,正是他们竞选过程中需要阐明的问题。
郝龙斌虽然表示自己会推动蓝营的改变,但他并没有得到太多好评。原因是他比朱立伦年长十几岁,显然不符合蓝营基层期待的“世代交替”,再加上赵少康的支持,外界更是怀疑他是赵少康的“提线木偶”。
罗智强则被认为是有力的竞争者之一,但他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。他不仅将此次改选视为过渡期,打算帮助卢秀燕,而在辩论中的表现也让人觉得他依然停留在与绿营立委的攻防战中,缺乏更远见的战略。
展开剩余79%张亚中则具备很强的论述能力,提出的问题角度也很犀利。然而,他对其他候选人的批评过于尖刻,虽然部分言论有道理,但他过于尖酸的言辞使得他难以得到蓝营内部的认同顺策略,反而显得格格不入。
相比之下,郑丽文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。她不仅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蓝营面临的问题,还能在论述上展现出清晰的思路,且勇于提出改变。这些都恰好符合蓝营基层的期待,甚至外界也对她充满了期待。
10月2日,蓝营发布了一份关于“改选”的最新民调,郑丽文以30%的支持率遥遥领先,郝龙斌以17.4%排第二,罗智强和张亚中分别以16.3%和3.2%排在第三和第四。由于这份民调是蓝营内部人士参与的,因此具有相当的可信度。这也表明郑丽文在支持者中的声量压倒其他候选人。如果趋势持续下去,郑丽文几乎可以说是大势已成。
对于这份民调,各候选人反应截然不同。郑丽文没有做出回应,而郝龙斌则不认可这份民调,声称他没有看到过这份结果,并认为只有10月18日正式公布的结果才会准确。这一表态实际上意味着郝龙斌对这些民调的信任度较低。然而,讽刺的是,之前当有一份民调显示他略胜郑丽文时,郝龙斌却在辩论中高调引用这份民调,这种自相矛盾的言论让外界大跌眼镜。
罗智强的反应则让人印象深刻。他没有否认民调的可信度,反而祝福郑丽文。他表示,看到这份民调后,他感到有些挫败,因为自己也付出了很多努力,却未能超过郑丽文。然而,他也意识到,这种想法是不对的,最终谁能脱颖而出顺策略,都是最适合的人选。他承诺,如果郑丽文最终胜出,他一定会全力支持她。罗智强的这番话显示出他具有大度的胸怀,展现了良好的政治格局,这也是他与郝龙斌的明显区别。毕竟,不管选举结果如何,蓝营都需要团结,如果选前选后都不服气,只会加剧内部矛盾。
另外,赵少康显然也感到了压力,他率先在节目中批评张亚中,指责他称郝龙斌为“宫廷派”,认为郝龙斌是依靠父亲的影响力来获得支持。对此,赵少康表示不满,认为郝龙斌完全是凭自己实力当选,而不是借助郝柏村的影响力。
10月3日,赵少康带着郝龙斌去拜会蓝营的“军系”,并召开了“挺郝”记者会。赵少康称,虽然郝龙斌的口才和声量不如其他竞选者,但他却是最适合的人选。赵少康强调,适者才能生存,而不是强者生存。他还指出,郝龙斌一再表明自己不会参选其他职位,这种无私的态度才是蓝营所需要的。
然而,郝龙斌的尴尬局面也随之而来。洪秀柱的心腹黎子渝公开力挺郑丽文,认为蓝营现在面临诸多问题,必须进行彻底改革。黎子渝指出,虽然郑丽文的过去受到一些质疑,但最重要的是她现在的态度和立场,她具备了推动蓝营改革的勇气。
黎子渝还强调,蓝营支持者普遍感到失望,而这种失望来源于许多人不愿改变的固守。她认为,蓝营不应该像“水母”一样没有脊椎、没有方向。虽然郑丽文提出的改变可能会让一些既得利益者不适应,但从整体来看,这些改变是值得的。
从各方的表态来看,蓝营“改选”的局势逐渐明朗。郑丽文的支持者越来越多,她很可能会脱颖而出,成为蓝营的领导人。毕竟,蓝营如今最需要的是改变,而不是继续依赖政治技巧和权谋。赵少康提到的“适者生存”理论,实际上也暗示了郝龙斌缺乏真正的改革意愿。如果一个候选人无法带领蓝营做出改变,那么他又凭什么获得领导的资格呢?
你怎么看这场“改选”的局势和未来发展?
发布于:天津市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